水围小学科研常规工作管理规范

2016-03-04   水围小学

水围小学科研常规工作管理规范

  为了将科研课题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,充分体现教科研一体之宗旨,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,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问题,提升教科研内涵,建立有效的教科研管理体制,使其适合社会与学校、师生的发展,特制定本管理规范。

  一、 日常教研活动

  1.建立督导指导机制

  采取行政督导下的校长指导、督查制。即包干行政按时进科组(原则上语数科组为一名副校长与一名行政督导,其余科组为一名行政督导)。校长定点或不定点进行指导、督查,保障教研活动正常运行。

  语文:莫校长、戴伟红

  数学:刘校长、张  虹 

  英语:刘健

  科学、品德、林宝才

  音乐、美术:黄结根

  体育:陈泳文

  信息:叶信抒

  2.各科组长具体实施

  科组长每学期初引领教师制定有准备、有主题、有内容、有目标、有实效的的教研计划,明确分工、责任到人;并及时做好活动通知、组织、记录、考勤、总结及负责相关过程性资料(包括相关电子和纸质等资料)的收集、存档、上交等工作,保障教研活动有效开展。

  3.按时严格记录考勤

  每位教师要按时参加教研活动,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必须提前与科组长请假。无故不参加或迟到早退按照学校考勤办法处理。

  4.人人参与全程活动

  根据教研主题,每位教师必须自觉积极参与全程活动(“全程”含义如:教研活动为评课,则教师必须参与听课)。在研讨时人人都要发言,采取“2+2(两条优点,两条建议)或“1+1发言模式(一条优点,一条建议),具体采用上述方式的哪一种,科组长可以根据时间与组内人数等具体情况来定。

  5.随机教研成为习惯

  在课室、操场、楼道、办公室等,教研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。同校、同科组或同年级教师可以随机听课,在学术上要取长补短,各抒己见,创设共同探讨、碰撞思维的和谐氛围,养成及时互学互助互进的好习惯。

  二、 科研课题研究

  1.课题组长引领

  各科组要申报一个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进行一至三年的行动研究。每位课题组长(校级课题的组长为科组长)负责组织撰写课题申报表、课题方案、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;

  承担区级以上课题的课题组长应认真做好开题结题、中期汇报、成果收集与辐射等工作。

  2.与教研相结合

  结合教研活动,课题组长引领教师每两月开展一次活动。定时间、定主题、定主讲,进行课题研究的学术交流、讲座培训、课例观摩、学习汇报、反思切磋等,组织做好原始记录与资料收集工作。

  3.每学期“四个一”

  每位老师应围绕学校或科组立项的主课题,同时根据学校及个人教育教学特色研究方向确定一个校级以上课题,形成一种带着研究意识和角度去进行教学的行为模式,学会教学中研究与研究中教学,在课题组长带领下认真扎实开展科研工作。

  每学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应至少做到“四个一”:一节好课例,一份好设计,一个好课件,一篇好文章。

  4.课题延续要求

  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或中断课题研究,如有特殊情况需更改的,必须由课题组长书面说明理由,经校长同意方可。

  三、教师专业发展

  1.达成共识

  基于专业与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,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;而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,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。

  2.请进走出

  培训“两结合”:校内外结合、专家与身边教师结合。

  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、教育理念、课题研究、现场示范、等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,引领教师打开思维、开阔视野,促进教师形成成正确的价值观。

  每位教师要认真倾听、记录、互动与内化,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,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及学科融合的能力。

  派出优秀与骨干教师到外地、外校进行教科研交流学习,谋求共同发展。

  每位教师必须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,课时要与上级要求相符,与职称评聘、评优评先挂钩。

  3.同伴互助

  走进身边人的讲坛。为教师搭建讲坛,人人可以上台开讲,同伴培训同伴,互激互进;

  形成集体备课制度。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智慧发展水平和成长的内在动机,进而听课、评课,再设计,再听课、评课,循环往复,不断开展问题诊断,使教师间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上互补互促,逐步实现从经验型—学习型—学者型的转变。

  4.自我“学”“思”

  与经典为友,终身学习。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篇经典名著,赏析一首经典名诗,并使读教育名篇、聆听经典名曲或欣赏经典名画成为生活常态,跨时空与经典相视,以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染自身,积淀文化底蕴,提升气质修养,启智润心,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。

  与“生”“本对话,内化反思。每位教师每学年要上一节公开课;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公开课;科组长及教师要深入课堂听课,节数与记录要符合学校要求。准备每一堂课或参与任何活动前后,教师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反思,养成与学生、与教材、与自己对话的习惯,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探索分析,内化认识,从而清晰把握教育规律, 深刻洞悉教育价值,使教学工作迈向卓越,“催化” 专业成长。

  四、青年教师培养(详见实施方案)

  1.提高认识

  我校平均年龄大,老龄化程度高。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壮大,青年教师将逐渐增多,必须重视这个群体的发展。

  2.以老带新

 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。发挥骨干教师的传、帮、带作用,以老带新、以新促老,对五年内青年教师开展各项帮扶听课活动,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,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

  3.分类培养

  一年左右见习新教师通过培训要做到教学常规入门,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;三年左右青年教师要以突破课堂教学为重点,使其胜任本学科教学;五年左右青年教师要引其发挥带头作用,逐渐成为各学科的骨干教师。

  附:教科研常规工作管理细则 (见文档二)

  备注:水围小学教科研常规工作总分和奖教奖学、评优评先、职称评审等挂钩。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教科室

   2015年1月

返回
服务窗口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 2015 水围小学